196app靠谱吗

靠晒太阳赚钱的骗局:农民血汗钱打了水漂,揭秘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196app靠谱吗
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196app靠谱吗 > 新闻动态 >
靠晒太阳赚钱的骗局:农民血汗钱打了水漂,揭秘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发布日期:2025-10-12 10:30    点击次数:127

钱袋子鼓起来的希望,让无数农民趋之若鹜。近年来,一种打着光伏发电旗号的晒太阳赚钱骗局,悄然在全国多地农村蔓延开来。全国已有超过27.8万农户因此类骗局损失超过92亿元,平均每户损失金额高达3.3万元。这些农民被天上掉馅饼的美梦蒙蔽了双眼,最终换来的却是一场空和无尽的债务。

大量农户对光伏发电创收抱有强烈期待,这与国家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导向不无关系。2024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615吉瓦,同比增长34.7%,全年发电量超过7500亿千瓦时。正规光伏项目确实为部分农村地区带来了可观收益,但也正是这片蓝海,吸引了大量不法分子趁机钻空子。

李大爷是河南周口的一位普通农民,辛苦一辈子积攒了十几万养老钱。2023年7月,一家自称国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机构来到他所在的村子,宣称投资光伏电站可以躺着赚钱,保证年收益率15%以上,十年回本,之后就是纯收益。这样的高回报承诺让李大爷心动不已。在缴纳了12.6万元安装费后,公司人员匆匆在他家屋顶安装了几块看似是太阳能板的设备便不见踪影。半年过去了,李大爷不仅没收到一分钱收益,连人带公司都联系不上了。当地警方调查发现,该公司是一家皮包公司,安装的所谓太阳能板不过是劣质仿冒品,根本无法正常发电。

这类骗局层出不穷,手法也在不断升级。2025年1月,央视经济频道报道了发生在云南、广西等地的光伏扶贫项目骗局。不法分子冒充国家扶贫项目工作人员,声称只需交纳低额保证金即可免费获得光伏设备,获取持续稳定的发电收入。结果农民交了钱,安装的设备要么是废旧淘汰品,要么根本没有并网资质,根本无法实现电力上网销售。据不完全统计,此类案件仅在云南就涉及受害农户6520户,涉案金额高达3.2亿元。

展开剩余77%

农民手中的闲散资金并不多,骗子们为何偏偏把黑手伸向这一群体?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这与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普及率低、信息闭塞有关。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2025年初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地区居民金融素养平均得分仅为62.3分,远低于城市居民的78.9分。农民群体对新兴投资方式了解有限,辨别能力不足,加上农村地区监管力量薄弱,这就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细察这些骗局的运作模式,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是打着国家政策支持的幌子,让农民误以为这是官方背书的项目;其次是夸大收益前景,用零风险、高回报诱惑农民掏腰包;再次是利用农民互相介绍的方式进行传销式推广,往往一个村子里会有多户中招;最后则是收钱后迅速转移或消失,让受害者投诉无门。

江苏泰州的张大姐就是通过邻居介绍,投资了所谓农光互补项目。她告诉记者:那公司来人穿得西装革履,开着豪车,拿出一大堆证书和文件,说是和政府合作的大项目。还说农业种植和光伏发电结合,下面种菜上面发电,一亩地一年能多收入8000多。结果她和村里17户农民共投入230万元,却连一度电都没发出去。更可气的是,这些光伏板还占用了良田,导致无法正常耕种,损失更是雪上加霜。

国家能源局光伏发电监管司司长李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真正的光伏发电项目涉及土地审批、电网接入、环评等多个环节,并不是随便哪家公司都能承诺包赚不赔的。普通农户如想参与光伏发电,最好通过当地政府主导的合作社或大型国企开展的项目进行,切勿轻信所谓零门槛的投资机会。

更令人心痛的是,许多农民为了投资这些骗局项目,不仅倾其所有,还四处举债。山东临沂的王先生在朋友推荐下,贷款15万元投资了一个阳台微型光伏发电站项目,承诺5年内回本。结果不但设备质量低劣,连电费都抵不上利息支出。现如今,他不仅要偿还高额贷款,还面临着个人信用记录受损的困扰。

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拳出击。2024年底,公安部联合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阳光行动,专项打击以光伏发电为名义的诈骗活动,累计破获相关案件34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89人,追回赃款11.3亿元。但由于许多骗子团伙具有高度流动性,更多的案件尚未告破,大量资金仍未追回。

农业农村部规划司副司长赵先生指出,防范此类骗局,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目前,各地已开始组织防诈骗宣传进村入户,让农民认识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同时,针对光伏发电项目,相关部门已建立光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公众可通过该平台查询企业资质和信用记录。

一些有识之士也自发组织起来,帮助农民辨别真假光伏项目。江苏宿迁的退休电力工程师徐老师组建了一支20人的志愿者团队,为农民提供免费咨询。他表示:真正的光伏项目投资回报周期一般在7-10年,任何承诺3年甚至更短时间回本的,十有八九是骗局。此外,他还提醒农民,正规光伏项目必须有电网接入批复和并网协议,没有这些文件的项目很可能是骗局。

正规光伏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绿色产业,也确实为农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2024年,全国村级光伏电站已超过2.3万个,年均增收达到42万元/村,带动87.5万农户增收。但是,投资光伏产业绝非零门槛,普通农户参与需谨慎。

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光伏扶贫项目就是一个成功案例。该项目由国家电网公司投资建设,农户零投入,只需提供屋顶使用权,每年可获得固定租金1200元,设备产权和维护责任均由电网公司承担。这种模式既避免了农户投资风险,又能保证稳定收益,得到了当地农民的广泛欢迎。

对于已经上当受骗的农户,国家有关部门也在积极提供帮助。司法部与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联合设立了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基金,为农民工和农村居民提供免费法律援助。2024年,该基金已为5700多名因投资光伏项目受骗的农民提供了法律服务,帮助追回损失资金1.7亿元。

面对日益猖獗的晒太阳赚钱骗局,专家建议农户在投资前做好三查:一查企业资质,看是否有正规营业执照和电力业务许可证;二查项目手续,特别是电网接入和并网批复文件;三查合同条款,尤其要警惕过高回报承诺和模糊的责任界定。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先生指出,农户参与光伏发电最安全的方式是通过政府引导的集体项目或大型央企、国企主导的项目。这类项目通常有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和稳定的运营能力,能够保障农民的长期收益。

黑龙江牡丹江的李女士就是通过村集体光伏项目受益的农户之一。她告诉记者:我家屋顶装了5千瓦的光伏设备,一年下来能挣6000多块钱,关键是不用我操心维护,有专业公司负责。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单户农民资金有限、技术缺乏的难题,又能保证收益的可持续性。

光伏骗局的另一个危害是破坏了农村金融生态和社会信任体系。很多农民上当受骗后,不仅对光伏项目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对一切新型产业都持怀疑态度,这不利于农村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张先生在2025年2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打击以光伏发电为名的诈骗活动已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对无资质经营、虚假宣传的处罚力度,情节严重的将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也呼吁群众提高警惕,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举报。

面对这场波及全国的骗局,广大农民群众需要擦亮眼睛,切勿盲目跟风,以免血汗钱打了水漂。农民的钱来之不易,每一分钱都是汗水和心血的凝结。只有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发展理念,才能真正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正如一位受骗农民在网上留言所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我就是想着不劳而获才上了当。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许多农民落入骗局的根本原因。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通过诚实劳动和理性投资,才能获得真正的财富。

你对这种打着晒太阳赚钱旗号的骗局有何看法?家乡是否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经历,共同为守护农民的钱袋子贡献一份力量。

发布于:天津市

  • 上一篇:美股重大警告!1934年以来最高关税税率
  • 下一篇:没有了